从移动支付看中国创新的未来

在中国大陆,用到现金的地方已越来越少,只要需要交易的地方,拿出手机扫一扫几乎都能搞定。

中国网络经济在过去五年时间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

【侨报11月2日社论】在中国大陆,用到现金的地方已越来越少:无论是商场购物、街边买菜,抑或是餐厅用餐、乘坐公交……只要需要交易的地方,拿出手机扫一扫几乎都能搞定。

方便、快捷、高效、易操作等特性已经让移动支付“俘获”一众粉丝:从商人、白领到学生,甚至买菜的大妈,摆摊的大爷……当然,还有外国人。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段视频曾刷爆朋友圈,一名澳大利亚小伙和他的美国朋友在杭州体验了一把无现金一日游。路边摊买烧饼、农贸市场买菜,地铁、医院、商场、饭馆,无一例外,一部手机就够了!这让美国小伙伴惊呆了,直呼:真是太爽了!

作为世界上首个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或许会成为第一个抛弃纸币的国家。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现金。移动支付已经和高铁、网购、共享单车,并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在征服本土以后,中国大陆的两大移动支付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无现金的“触角”还伸向了海外。最新消息显示,支付宝近日先后进军香港街市和的士(计程车)市场;随后,腾讯也宣布旗下的微信支付HK可用于当地的计程车费用结算。

事实上,这两大支付巨头早已在全球布局。法国巴黎春天、英国哈罗德百货、芬兰航空、挪威邮轮、南非观光巴士、日本药妆店,甚至连北极圈都接入了支付宝,“你好、谢谢、支付宝”,已经成为老外必学的三句中国话。新华网近日的报道称,支付宝已经登陆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家线下商户,包括苹果ApplePay的本土市场美国。微信支付也入驻了13个境外地区的13万家境外商户。尽管它们的主要使用者仍为中国人(或华人),在拓展境外属地化用户时还面临如何融入当地的问题,但其所受到的瞩目与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无疑,中国正引领全球支付体系迈入新时代。

而这只是开端,中国的移动支付还在进化。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让世界的目光看向中国。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中国多项创新成果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

在这创新事物背后,其成长的土壤不可忽视——

一是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规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这个数据的确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望尘莫及的,这也为中国的每一项创新实践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支撑。而英国《金融时报》在对比了美中两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之后发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于美国的50倍。

对于美国来说,这个“扎心”的数据或许印证了“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负累”这句话。美国因为拥有非常普及的信用卡体系,刷卡消费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因而移动支付在美国变得步履艰难。而在中国,因为信用卡普及和使用率较低,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而来时,人们切实感受到移动支付比现金消费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就直接跨越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并成为其拥趸。

二是中国官方对于科技创新的鼎力支持。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创新”是一个重要关键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而在中国各地,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接连落地,各类科技创新城、基地次第落成……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的“侨梦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平台。

三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的聚集。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近年来,中国不仅在教育方面备受瞩目,其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同时,中国官方推出多项举措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从海外回归的学子越来越多。这些高素质群体都为中国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移动支付的应用与普及正是颠覆性创新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范例。从“追逐者”变成“引领者”,中国在拿出手机扫一扫这一简单举动背后,展示着中国式的创新之路。移动支付告诉中国人,创新并不神秘,一切均有可能。